‌‌‌‌葉綠素是什麼?

葉綠素是植物的綠色色素,存在於植物細胞的葉綠體中;光被葉綠素吸收,並被轉化為化學能,這個過程被稱為光合作用。 葉綠素分子是光合作用所必需的,所以說,地球上所有生命都是依靠這種綠色色素來維持。

葉綠素膳食補充品是以促進體內清潔和清體的功能為賣點。 由於腸道健康和健康亮麗的皮膚之間有密切的關係,葉綠素成為了一種受歡迎的「由內而外」美容補充品,不少人都表示獲得了很好的效果。 特近的一些社交媒體貼文,提高了人們對葉綠素護膚作用的關注。

‌‌‌‌葉綠素是否有不同種類? 

葉綠素有水溶性和脂溶性兩種。 綠色植物的天然葉綠素是脂溶性的。 然而,健康商店中的大部分葉綠素產品所含有的都是水溶性葉綠素。 水溶性葉綠素被腸胃吸收的程度不如脂溶性葉綠素,因此,其用途主要集中在優化腸道健康和促進清體方面。 

葉綠素的基本結構與血紅蛋白中的血紅素分子相似。血紅蛋白是紅血球中的攜氧蛋白。 不過葉綠素中的中心原子是鎂,而血紅蛋白的是鐵。 

脂溶性和水溶性葉綠素在化學上的區別是:脂溶性葉綠素有碳分子長鏈附於其上,使其不溶于水。 要使其能溶於水,只需將長碳鏈從葉綠素的主環上裂解,然後其被轉化為鹽,形成葉綠酸(如鎂葉綠素鈉或銅葉綠素鈉)。 

‌‌‌‌葉綠素有何用途?

幫助清體

水溶性葉綠素(葉綠酸)有許多益處,這些益處大部分都發生在胃腸道內,因為水溶性葉綠素的吸收率低。1 關於葉綠素和綠色食品的益處,這條公理可以用來說明:「如果身體裡面是綠色的,身體裡面就是清潔的。」

葉綠素常被用來幫助控制身體、糞便和尿液的氣味。 它也可能有助於減少與口氣有關的氣味。 這種益處主要是來自葉綠素的清潔能力和收斂性(吸水能力)。 它也可能會對微生物群產生好的影響,減少氣味化合物的形成。 葉綠素可以幫助排便困難患者促進排便的規律性。2、3

抗氧

在實驗性的研究中,水溶性葉綠素也顯示出多種抗氧和保護作用。1、4、5 在白血球受損時,水溶性葉綠素也可能有助於優化白血球的形成。 在一項研究中,105名因各種因素導致白血球數量低的病人被隨機分為3組: 

A. 葉綠素片劑,每次40毫克,每天三次; 

B. 非格司亭(Filgrastim,又名Neupogen或Leucogen)片劑,劑量為20毫克,每天三次。

C. 安慰劑(維生素C片劑),每次100毫克,每天三次。 

所有受試者的療程均為1個月。 對白血球數量變化的測量顯示,服用水溶性葉綠素的病人的白血球有顯著增加。 其中34例效果明顯、17例有效、9例無效,總有效率為85%,與非格司亭組(83.3%)接近,而明顯高於安慰劑組(26.7%)。 在葉綠素療程中沒有發現不良反應。6

非格司亭是由轉基因生物產生,模仿人粒細胞集落刺激因子(G-CSF),G-CSF是人體內的一種化合物,會促進白血球細胞生長。 顯然,葉綠素有類似的作用,不過其作用機制尚不清楚。 由於水溶性葉綠素價格低廉得多,而且更加安心、無副作用,因此應該對其進行更多面的研究。 非格司亭是世界衛生組織基本藥品清單上的藥品之一。 也許有一天葉綠素也會被列入清單。

對皮膚的益處

葉綠素已成為了一種受歡迎的「由內而外」美容補充品,不少人都表示獲得了很好的效果。 可能是由於葉綠素能促進腸道清潔,間接地起到作用,但葉綠素也可能對皮膚有一些直接好處。 試驗性的研究顯示,皮膚易生暗瘡和毛孔粗大者、有玫瑰痤瘡和面部發紅者以及面部皮膚受到光損傷的婦女,在使用含有銅葉綠素鈉的外用凝膠製劑後,獲得了良好的臨床效果。7-9 內服葉綠素是否會有類似的益處,在臨床研究中尚未確定,但估計是有可能的。

‌‌‌‌葉綠素的一般劑量是多少?

水溶性葉綠素有液態固態兩種(膠囊和片劑)。 一般劑量為100毫克葉綠素酸,每天一至三次。 

沒有已知的副作用或藥品不良反應。 葉綠素是很强的色素,飲用液體製劑可能會使舌頭顏色變得很深。 服用水溶性葉綠素也可能會使糞便顏色變深。

參考文獻:

  1. Solymosi K, Mysliwa-Kurdziel B. Chlorophylls and their Derivatives Used in Food Industry and Medicine. Mini Rev Med Chem. 2017;17(13):1194-1222.
  2. Young RW, Beregi JS Jr. Use of chlorophyllin in the care of geriatric patients. J Am Geriatr Soc. 1980; 28:46-47.
  3. Nahata MC, Sleccsak CA, and Kamp J. Effect of chlorophyllin on urinary odor in incontinent geriatric patients. Drug Intel Clin Pharm 1983;17:732–34.
  4. Sarkar D, Sharma A, Talukder G. Chlorophyll and chlorophyllin as modifiers of genotoxic effects. Mutat Res. 1994 Dec;318(3):239-47. 
  5. Nagini S, Palitti F, Natarajan AT. Chemopreventive potential of chlorophyllin: a review of the mechanisms of action and molecular targets. Nutr Cancer. 2015;67(2):203-11. 
  6. Gao F, Hu XF. Analysis of the therapeutic effect of sodium copper chlorophyllin tablet in treating 60 cases of leukopenia. Chin J Integr Med. 2005 Dec;11(4):279-82
  7. Stephens TJ, McCook JP, Herndon JH Jr. Pilot Study of Topical Copper Chlorophyllin Complex in Subjects With Facial Acne and Large Pores. J Drugs Dermatol. 2015 Jun;14(6):589-92.
  8. Vasily DB. Topical Treatment With Liposomal Sodium Copper Chlorophyllin Complex in Subjects With Facial Redness and Erythematotelangiectatic Rosacea: Case Studies. J Drugs Dermatol. 2015 Oct;14(10):1157-9
  9. Sigler ML, Stephens TJ. Assessment of the safety and efficacy of topical copper chlorophyllin in women with photodamaged facial skin. J Drugs Dermatol. 2015 Apr;14(4):401-4.